7月22日至26日,江門中微子實驗第十四屆國際合作組會在中科院高能所召開。來自中國、中國臺灣、意大利、法國、德國、俄羅斯、捷克、比利時、美國、巴西、智利、泰國、亞美尼亞、巴基斯坦等14個國家和地區(qū)47個大學和研究所的200多名科學家參加了此次會議。意大利駐華大使館科技參贊Mario Giordan應邀列席大會。
江門中微子實驗發(fā)言人、高能所所長王貽芳首先介紹了實驗項目的總體進展,并在會議結束時總結了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和進度計劃。12個子系統(tǒng)和5個特別工作小組在大會上報告了工作進展,并各自組織了分會討論。會議期間進行了8項技術評審。地下實驗室土建風險逐漸化解,探測器的大規(guī)模生產(chǎn)已全面展開。隨著探測器安裝工作的臨近,會議還討論了現(xiàn)場管理制度、安裝組織等。
江門中微子實驗預計2021年完成探測器建造,運行周期達20年以上。實驗運行后,將能夠回答一系列重大科學問題,如中微子的質量順序、超新星爆發(fā)機制等;不僅能對理解微觀的粒子物理規(guī)律做出重大貢獻,對宇宙學、天體物理乃至地球物理研究均有重要意義。
會議決定第十五屆合作組會將于2020年1月13日至17日在廣西大學(南寧)召開?! ?/p>
參會人員合影
王貽芳作進展報告
大會現(xiàn)場